李云龙“手榴弹雨”,确有其事:边区造虽多,

来源: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作者:忘情 声明:兵说原创,抄袭必究 风靡一时的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:面对困兽犹斗的山崎大队,李云龙率领独立团指战员掘壕接进。随着一声令下,战
作者:忘情 声明:兵说原创,抄袭必究 风靡一时的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:面对困兽犹斗的山崎大队,李云龙率领独立团指战员掘壕接进。随着一声令下,战士们将成百上千枚边区造手榴弹投向敌阵。铺天盖地飞来的手榴弹,炸得日军鬼哭狼嚎。独立团指战员们趁机一跃而起,突入敌阵,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格斗,最终全歼了山崎大队。


《亮剑》中对于八路军战术的描述非常写实。由于缺乏火炮等重武器,轻武器弹药也奇缺,因此在很多战斗中,八路军都靠手榴弹来增强火力。尤其在野战中,特别强调尽可能接近敌方,集中投出手榴弹予敌大量杀伤,然后在机枪掩护下,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、挥舞着大刀甚至红缨枪扑向敌人,力争通过白刃格斗解决日寇。 这种战术屡屡奏效,其中的关键,在于短时间内集中投掷手榴弹。一方面力求大量杀伤敌人,打乱敌战斗队形,给予敌精神上的强烈震撼;另一方面,手榴弹爆炸腾起的烟雾还能迷茫日军视线,大大降低日军火力的准确性,为八路军突入敌阵创造有利条件。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中,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:“手榴弹,威力大,抗日战士腰中挂,近战夜战少不了它,汉奸鬼子人人怕。”手榴弹的重要作用,由此可见一斑。


从全面抗战爆发到1940年,蒋氏曾陆续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补充过一些物资。1937年8月20日,叶剑英代表八路军,接收了一批军用物资,其中包括1.5万枚手榴弹。1937年11月,太原失陷前,傅作义事先征得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同意,将存放在太原城内的大批枪支弹药、武器装备、战略物资送交八路军,其中有不少晋造手榴弹。1938年,为感谢八路军的救命之恩,卫立煌批给八路军一批弹药,其中包括25万枚手榴弹。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,仅靠拨付的手榴弹和战场缴获,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作战需求。1938年10月,总指挥部会议指出:“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问题,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,办到自制炸药、步枪、手榴弹等的程度,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。”


此后,各敌后根据地充分发动、依靠群众,从部队调配有生产技术的战士当骨干,在根据地招聘能工巧匠,吸收城市工人技师和知识青年,因陋就简,办起了一批“边区制造所”。在设备器材上,敌后抗日军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,白手起家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。从手工作坊的建立,发展到拥有工作母机的中、小型军火工厂。材料的来源,主要通过统战关系,从敌占区秘密采购,以及依靠根据地群众的支援,就地设法解决。 抗战期间的,除少数敌后根据地比较巩固,敌后兵工厂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外,大部分敌后兵工厂流动性很大,在一个地方固定生产多则一、二年,少则几个月。遇有战事,人背马驮船装,运输材料转移,因此被称为家庭修械所、露天修械所、水上兵工厂、马背兵工厂。


1943年初,新四军3师兵工厂在反“扫荡”时,曾化整为零,分散到各县建立五个流动车间,各自分别生产手榴弹。新四军1师和6师18旅的军工厂将车床安装在木船上,工人们吃住、干活全在船上。没有动力,就用四个人脚踏皮带轮,带动车床进行生产。新四军6师16旅还利用伪军内部的统战关系作掩护,以李明扬兵工厂的名义,隐蔽在伪军的据点塘头镇,组织40人的军工队伍,携带车床、化铁炉、大风箱及生铁、木材、硝、硫、炭等器材,进行了6个月的手榴弹生产。到抗战末期,随着条件逐步改善,我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,有了长足进步。军火产能最大的淮南根据地,月产手榴弹达14万枚。 敌后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,规格无法统一,但基本上是仿巩式手榴弹式样,人们统称为“边区造”。之所以放弃生产红军时期就能批量供应部队的麻尾手榴弹,是因为这种结构的手榴弹虽说易生产,但存在瞎火率过高的致命缺陷。尤其是敌后战场主要作战区域是山地,这种类型的手榴弹尾部拖出的长长麻绳,在山林地投掷时容易挂住树枝,严重影响作战效果。因此,敌后兵工厂不得不转而生产仿巩式手榴弹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bjsdy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28/415.html



上一篇:外国弃婴,坚守中国边疆50载,只为那一个中国梦
下一篇:从北宋城池看与辽朝战争中的战略防御,边塞宋

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|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|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|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|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